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网站
  网站首页→党建文化
吴兴宏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7

强化创新  加速转化

为全面建设现代一流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

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8年11月30日)

吴兴宏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吉林省农科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我院科技创新事业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开创科技创新事业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吉林省农科院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工作回顾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院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大事、谋长远,保稳定、促发展,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项目承担、成果产出能力持续增强。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099项,合同经费7.81亿元。承担杂交大豆、粮丰工程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5项,合同经费2.82亿元。创新工程项目得到稳定支持。获奖成果24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3项;鉴定(验收)成果614项;通过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176个;获授权专利210件;获植物新品种权108件;技术标准109项;出版专著60 部;发表论文1900余篇。

重点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育成“吉单66”籽粒机收等玉米新品种25个,玉米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育种进入品质化时代,“吉粳511、吉粳816”等系列品种在国内外食味品评中获奖,支撑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大豆常规育种实现新突破,单产达每公顷3500公斤;杂交大豆产业化技术瓶颈有望得到破解。育成了宜机收的高粱、直立型绿豆、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不育系吉2055A成为全国高粱核心种质。实现了苜蓿三系配套,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花生、向日葵、抗寒果树、特色蔬菜等研究长足发展。春玉米、水稻丰产高效技术研究,在我省不同生态区创造7项高产纪录。玉米、大豆等转基因技术研究,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昆虫迁飞规律研究取得新进展;研制的生物农药新剂型,从单一防治玉米螟发展到广泛应用于三大作物及果蔬害虫防治,达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和健康食品加工研究取得新进展。沼气、粪污处理,农产品安全检测,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农作物新品种测试等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农友网》进入全国农业科技网站前十强,《玉米科学》《东北农业科学》《农业科技管理》等学术期刊,在农业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转基因羊、克隆羊研究步入国内领先行列,选育出超细毛羊—苏博美利奴羊新品种。新吉林黑猪—吉黑1号通过省审。肉用草原红牛选育出优秀种公牛,扩大了核心群数量。动物呼吸测热系列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芦花鸡、黑鸡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近亿元,建设了国家发改委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东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工程实验室等29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对公主岭试验基地、南繁基地、洮南综合试验站的环境设施进行了改善整治,科研育种试验得到有力保证。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规范科研平台运行。

(二)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迈出新步伐。

转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在长春农博园、东辽辽河源、农安哈拉海、松原民乐等地,建立了70多个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与通化、公主岭、前郭、乾安等10余个地县(市)政府开展了科技合作。与简约农业、深圳尚易投资等多个企业合作转化成果。充分发挥吉农公司等关联企业成果转化主渠道作用,加快了技术熟化和成果转化。

转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玉米、水稻、大豆、花生、高粱等主要农作物,杂粮杂豆、果蔬、牧草等新品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高粱占我省面积80%。推广玉米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3600多万亩,农民增收近20亿元。推广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5200多万亩。玉米肥料优化管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旱作节水、米豆轮作、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优质肉牛、松辽黑猪、肉羊、吉林芦花鸡、黑鸡等畜禽品种广泛推广应用。为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涉农建议120份、编制地方和企业发展规划10项,培训农民10余万人。三年来,1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转化收益4000余万元。

(三)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不断完善。

实施“导师制”,与吉林农业大学等4所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招收近40人。博士后工作站“蓄水池”作用有效发挥。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等平台,累计派出访问学者19人次,丰富了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柔性引进客座研究员5人,其中院士1人。引进博士、硕士188人。组建了93个研究团队,强化了基础学科建设,构建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对肉牛科技等20个优秀创新团队给予了经费支持。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得全国“粮安之星”、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高级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12人次。

(四)科技合作与交流向纵深拓展。

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组织参加了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等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在我院举办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等大型会议20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交流300余人次,主办和承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研修班400余场。

深化拓展国内外合作。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省级科研院所等几十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合作研究。与深圳华大基因、吉林精气神等20余家企业,在生物技术育种应用、食用菌等领域,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依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及多边国际合作,签署国际战略合作协议20余份。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共建了生物防治和乳品加工联合实验室。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波兰等10余个国家,在动植物资源、农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特别是工业大麻研究方面,填补了我院空白。与俄罗斯远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建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大豆、苜蓿、禾谷类作物引种试验,以及畜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研究与转化示范。

(五)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

科研体制不断创新。成立了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花生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科研条件保障处和资产管理处。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打破所际、学科界限,组建玉米、水稻两大联合攻关创新团队,组建了“设施农业联合研究团队”。牵头组建了东北三省一区六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构建了门类齐全的创新体系、结构合理的管理体系。

运行机制日益完善。院内岗位绩效实现了全员覆盖。岗位化管理和用工制度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人才奖励和科技成果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制定了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了省委人才新政18条。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结合制度,建立了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实现了考核个人向考核团队的转变。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所长负责制管理职能。

(六)科研服务与保障能力持续强化。

科研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术委员会评议决策咨询职能充分发挥。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标准化项目管理模式,实行抽查制度,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规范科研副产物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制定了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发挥了创新工程的驱动作用。

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备。财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经费额度稳步提升,项目间接费用、差旅费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科技项目、基建工程、公用支出内部审计全覆盖。保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基建项目、仪器设备、实验材料集中采购招投标制度,实现了公开透明,规避风险。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和OA管理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安全生产、安全保卫、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和就餐条件明显改善。

(七)脱贫攻坚与援疆工作持续深化。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精准施策。加大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订单农业、发展果树产业。累计培训农民10余场300余人次,培育养鸡示范户15个,种植果树2.5万株,发展高粱订单72户。首批实现了整村脱贫。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向龙井市老头沟镇选派3名科技特派员,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先后3批8人次援疆,建设了“哈巴河”实验站,开展了1200多个农作物和3个牧草品种的引育、筛选和试验,示范推广了吉单27、吉单50等玉米品种大面积种植。1人被自治区委、区政府记“一等功”,获得“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巴音朝鲁书记两次视察我院援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八)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开创新局面。

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执行院所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就新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处理好从严治党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大讨论,引领党员干部思想紧跟形势任务,增添工作动力。获得黄大年式优秀科研团队、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好人最美职工、建功“十三五”突出业绩等多项个人和集体荣誉。

基层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开展“强责、提质、创标”行动,加强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直属党组织工作细则》等多项制度,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尤其是配强了吉农公司党委班子,解决了吉农公司党的领导弱化,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突出问题。规范了党员发展。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打造“两户”党建工作品牌、党支部“创星达标”、党员“新时代e支部”积分管理等活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1人当选省党代会代表。

干部队伍建设坚强有力。优化所处级班子配备,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45周岁以下主要领导干部13人。全院18个研究所45周岁以下所长占比56%。完善了所长负责制,规范了所处级领导班子工作规则。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拓展干部实践锻炼途径,386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论坛,18人次参加挂职、援疆、扶贫等实践锻炼。坚持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国(境)审批备案等制度、严肃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提升。离退休干部工作稳步推进,作用充分发挥,正能量进一步彰显。

作风建设持续强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突出“关键少数”,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全面推行调查研究和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入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劳动纪律及作风专项督查整治,持续纠正“四风”。铸立唐川铜像,举办建院70周年成就展、编印传统教育教材等系列纪念活动,大力弘扬我院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夯实。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了所处级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约谈提醒、述责述廉、诫勉谈话、任职前廉政谈话、签订责任书等党内监督制度。深刻汲取我院重大案件教训,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开展专题警示教育。认真整改巡视反馈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内控管理,对重要工作和重点工作环节,实施有力监督,强化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受理、查办工作。

宣传统战群团工作长足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统战工作意见,设立了统战工作部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建了“知联会”。8人次当选党派中央委员、省委委员,13人次当选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1人次当选省人大常委,3人次当选省(市)政协常委。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79份,36份被采纳。认真落实省委精神,制定了《群团工作意见》,创建了省直机关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百余名年轻人参加科技扶贫“三区”。30余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四”青年、全国优秀青年、吉林省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个单位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组建宣传中心,强化宣传工作,省内外主流媒体多次报导我院重点人物、重要科研活动,扩大了我院影响。老科协作用充分发挥,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坚持开展职工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青年论文大赛、女职工健康讲座、单身文化沙龙等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定期体检和发放职工福利,维护了职工利益。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成绩斐然,变革深刻。回顾过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组织不健全、党的领导弱化,是主要发生在吉农公司重大案件的惨痛教训,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之责,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坚持专家主体地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专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广聚天下英才,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关心关爱其工作生活,激发工作热情,汇聚磅礴力量。坚持深化改革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组建创新团队、改革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健全专技人员评价考核体系,化挑战为机遇。坚持科研中心意识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一手抓创新、一手抓转化”,调整学科方向,产出适用成果,提升创新实力。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一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科技需求。二是,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献身科研的进取精神还不够。三是,人才支撑能力不足,部分研究领域引进、培养造就领军人才还有难度。四是,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还不够强。这些问题必须正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多年来,吉林省农科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省直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有全院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吉林省农科院第十二届委员会,向长期以来所有关心、支持我院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向离任的老领导、老专家和退离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院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形势任务和发展目标

当前,世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与资源安全问题凸显,国际社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关注度日趋提高,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世界发展大势,为我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视野;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战略需求,为我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党和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我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全面振兴发展需要,为我院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形势任务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既要抢抓发展中的难得机遇,又要科学研判面临的严峻挑战,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顺应农业科技规律,解放思想,审时度势,以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未来,推动发展。

新时代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未来五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乡村振兴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己任,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根本,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绿色种植和健康养殖研究为目标,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流的学科团队,建设一流的条件平台,产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全面建设人才集聚、学科齐全、实力强劲,国内领先的现代一流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为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要实现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目标,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科研根本意识和专家主体意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定方向,把握大局。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政治定力,确保政治过硬。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自觉把科技创新事业融入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吉林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的粮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要切实肩负起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倍加努力地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农民祈盼,无愧于全院职工的新业绩。牢固树立科研根本意识,强化创新,加速转化。创新与转化是科研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推动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产出务实管用的技术成果,使我们的技术成果进入生产、进入市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牢固树立专家主体意识,坚守科学精神,永葆质朴本色。专家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依靠专家、服务专家,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造就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发创新热情,凝聚创新合力,推动创新事业快速发展。

三、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紧紧围绕未来五年全院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事业,为吉林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事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委在全院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把握政治方向,统揽发展大局,凝聚创新合力,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集体。领导班子既是全院事业发展的直接决策者,更是决策的有力推动者。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制定完善党委工作规则和党委会工作细则,提高党委议事决策科学化水平。科学配置所处领导班子,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着力落实所处级领导班子工作规则,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自省修身,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强化责任担当,敢作为、愿作为,深入研究谋划事业发展。提升能力素质,会担当、会作为,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打造“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引领发展、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标准和好干部标准,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探索建立所处级干部任期制和交流制,促进干部全面发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多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加任务,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强化正风肃纪,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提醒函询、诫勉谈话等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二)坚持创新和转化的根本地位,着力实施创新与转化能力提升工程,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巩固动植物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等优势研究领域在全国的占位;强化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转变因等系列生物技术,动植物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杂交大豆育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苜蓿三系配套关键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检测技术、作物品种资源的创新创制等重大技术攻关。围绕现代农业最急需、最紧迫和特色化、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加强规模化种植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绿色安全植物保护技术和产品、设施园艺、智慧农装、农业信息化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培育和技术攻关。面对乡村振兴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强化农村能源、农产品加工、特色果蔬和杂粮、优质大米和小米、优质专用花生、食用向日葵、工业大麻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和增收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努力突破一批国内领先、世界先进,对现代农业和生产实际有革命性影响的重大产品和技术。

着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瞄准农业科技发展前沿,规划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实验大楼,发挥好我院创新平台层级高、数量多的优势,不断加强试验地、南繁基地、洮南实验站等基地基点的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建立创新平台院、所两级管理机制,玉米工程实验室、转基因中试产业化基地等重大公共平台上升到由院统筹管理;学科群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创新平台由研究所统筹管理。实行公共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创新平台运行效率。

不断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要加快完善基础性工作建设,全面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落地实施。突出研究所、研究团队和专家在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地位,加强院、所上下联动,探索科技成果整合转化等新途径,形成转化合力。创新转化模式,全面创建推广转化、科企合作转化、市场有偿转化新格局。密切与地方政府合作,依托试验基地、示范基点、核心示范园等技术推广载体,加大公益性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强化科企合作,与企业共建中试转化基地,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地发挥关联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市场有偿转化模式,重点加强动植物品种、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转化,积极为省政府、地方、企业提供涉农咨询建议,广泛开展农技培训。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科研导向作用。让广大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更多收益。

(三)坚持人才学科的主体地位,着力实施人才学科团队培育工程,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科技人才队伍。

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巩固传统学科、做强优势学科、做好新兴学科。依托全院93个研究团队,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改变力量分散、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东北秸秆创新联盟和我院玉米、水稻等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联合攻关能力。完善设施农业联合研究团队建设,整合优势资源,着力解决制约设施农业节本增效、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设现代农业联合研究团队、健康养殖联合研究团队、美丽乡村建设联合研究团队等,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规模化种植、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问题,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院士培育工作机制,举全院之力做好院士的培育推荐工作。落实好省委人才政策待遇,逐步实行二级研究员65周岁退休和享受二级保健政策,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让我们的人才身心愉悦地在这里工作。赋予研究团队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主渠道职责,发挥好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蓄水池功能,坚持导师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做好联合招收研究生工作,做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着力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本着实事求是、因人施策的原则,用足用好省委人才新政,改进完善我院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投入,提高待遇,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实用人才、高水平博士。建立人才引进的院、所、研究团队三级责任制,上下联动,广辟渠道,形成走出去、多途径、全方位广纳贤才的局面。

(四)坚持合作交流的战略地位,着力实施合作研究建设工程,努力推动吉林农业“走出去”。

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面向“一带一路”,以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审视、谋划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吉林农业“走出去”。巩固拓展与重点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合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以色列、丹麦、美国等国家在功能食品、工业大麻和精准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着力推进与俄罗斯共建远东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让我们的大豆、苜蓿等品种走出国门;与日本开展优质粳稻研发推广,全力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继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深圳华大基因、金达海外等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推进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共同开发,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共赢发展。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和研修,积极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营造学术氛围,提升学术水平。

(五)坚持创新文化建设的保障地位,着力实施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全面优化科研创新环境

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我院百年科研积淀和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出版《百年积淀》《稻香嘎什根》传统教育教材,对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新入院职工扎实开展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发挥宣传中心作用,着力宣传我院重点科研人物、重要科研活动、重大科研成就,总结凝练“建在大地上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民乐”现象等文化成果,做强我院文化品牌。完善职代会制度,全面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职能,畅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渠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援疆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坚持职工体检制度,不断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全面调动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创新激情,共同构建农科人的精神家园。

切实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院、所、研究团队三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规范与之相适应的科研、财务、集中采购等管理办法,实现责、权、利相协调。实行团队化考核和分类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职称分类评聘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成果、项目奖励机制和办法,加大对大项目、大成果、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力度,引导创新资源、经费向重大攻关项目、重大成果产出团队、优势学科聚集。强化科技创新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建立重大项目申报和重大成果培育的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及技术转移链条的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获得数量和质量。

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坚持“放、管、服”结合,突出服务、加强管理、加大研究所的管理职责和权限。逐步推进公主岭院区研究所非农事季节入长办公,进一步改善公主岭研究基地的学习工作、文化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财务和资产保障能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着力提升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集中采购制度,提高采购效率。着力做好基建维修、安全生产、安全保卫、环境美化、环保治理等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住房产权办理,改善两院区职工居住环境。加强和规范岗位管理和编外人员用工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建设,提高期刊质量,逐步完备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导地位,着力实施强本固基工程,提升全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政治建设是根本,思想建设是基础。强化理论武装,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理论中心组和党员理论学习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中来。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组织力是党组织的生命力。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组织实施“强责、提质、创标”行动,着力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要配强党务干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着眼党建与科研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炼党建工作特色,培育党建工作品牌,达到双促进,双提高。要认真落实老干部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好活动,关心身心健康。要强化阵地建设,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党内监督渠道,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要落实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要求,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要完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体系,增强全院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必须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要突出“关键少数”,巩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成果,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升能力素质,增强工作动力和干事魄力,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化解矛盾。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加强思想引导,给予关怀关爱。要深入生产和科研一线调查研究,破解事业发展难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积极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科研道德,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引导科技人员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水平。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事关人心向背和事业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积极支持配合派驻监督工作,推动“一岗双责”有效落实。要制定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划分,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要强化“四种形态”运用,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述责述廉、廉政谈话和约谈提醒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强化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勤提醒、常引导,夯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基础,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抵御风险能力。要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提高监督执纪问责水平。要及时做好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定期议党和专题议党制度,强化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加大党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力,全面落实制度要求。规范党的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要突出落实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

切实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团结凝聚创新力量。群团组织和统战工作,是我们党最广泛动员组织各界力量,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要关心、支持党派组织和群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工作,健全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要创新工作载体,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引导全院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发挥好老科协作用。要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群团组织、离退休职工,在民主监督、依法治院、联系服务专家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集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为全院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千帆竞渡,逐浪前行;百舸争流,奋勇争先。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绘就着明天美好的愿景。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推动创新,加速转化,为全面建设现代一流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电话:0431-87063145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
ICP备份编号:吉ICP备 号